市场回顾
7月,市场单边上涨后回落震荡,波动幅度加剧。7月上旬,居民资金、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市场情绪高涨,成交量放大,市场持续单边大涨,同时二季度以及下半年经济数据向好预期带来金融、周期等权重板块的估值修复。而7月中旬起,市场受到多个因素冲击,如监管在急涨后释放降温意图、中美摩擦、部分大市值企业上市、再融资明显提速、科创板解禁减持压力大增、外资阶段性大幅流出等,市场风险偏好收窄,外加前期获利盘较重,市场震荡幅度明显加大。
行业上看,多数行业月度涨幅达10%以上,其中:休闲服务(+44.21%)受旅游复苏和免税主题带动、国防军工(+29.59%)行业景气度上行且外部扰动下关注度高、建材(+23.69%)受益于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上行预期和部分材料涨价因素、非银(+20.24%)受益于交易放量和资本市场改革预期、电气设备(+20.05%)受硅料涨价推动,上述五个行业月度涨超20%。而通信(+3.26%)、银行(+2.79%)则分别受到外部环境和金融让利因素影响,涨幅较小。
截至7月31日,上证指数报收3310点,月度涨幅10.90%,同期,沪深300涨12.75%;中小创指数延续上月强势,继续领涨,中小板指涨13.38%,创业板指涨14.65%领跑。
市场展望
宏观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继续修复,结构延续上月:地产基建汽车领衔,消费和制造业偏弱,出口有韧性。由于宏观经济持续修复,近期市场开始担忧政策收紧的风险,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政策,逆周期政策方面提出重在落实,而非出新。但考虑到目前还面临疫情防控、居民就业、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关系等多重因素,预计政策也不会收紧。货币政策上,微调的发生不会制约经济复苏进程,并且在经济过热和政策显著收紧之前,也不会对股指上行的趋势造成明显干扰。
中美关系上,近期美国再次掀起中美外交关系波澜,资本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对此我们认为,中美关系的恶化会增加市场波动,但长期看并不改变市场向上趋势。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市场一定程度上已经认识到中美冲突根源在于两国文化和制度差异,对可能出现的关系恶化已有预期。而同时,受到工程师红利和规模与集聚效应支撑,我国制造业在疫情冲击下仍展现出良好韧性,这一决定市场中长期向上趋势的内生力量并未发生改变。相比单一风险事件,由于中美冲突具有反复性和较多不确定性的特征,更需要密切关注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对中国的制裁措施共振和中美关系中长期恶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估值上,伴随近期市场上涨拔高估值,估值水平已不再显著低估,但以中证800为代表的股市收益率与7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仍超出历史平均水平,具备相对性价比优势。同时,地产调控政策当前依然坚定“以稳为主”的基调,近期深圳等部分热门城市的房产政策也体现了当局在“房住不炒” 的政策定位上未发生改变。
政策方面,本期是年初至今监管层发声最密集的一段时期,也在短短几天之内出现了数次边际调整。总体而言,政策导向具有明显规律性,大主线被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夯实,即一切围绕注册制、增加股票供给、扶持实体经济展开,着眼长期改革,对资本市场中长期的鼓励基调没有发生改变,但对于急涨释放明显的降温意图。后期需密切跟踪退市制度、严监管细则出台力度。
资金方面,公募基金发行持续火爆,但陆港通资金先进后出波动较大。展望下期,预计融资需求将继续维持高位,资金供给有一定惯性维持,中性展望下供需缺口预计维持。
结论
展望后市,在经济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部分优质资产估值虽已不再显著低估但仍合理具备吸引力,整体观点中性略偏乐观。
近期市场波动较大,主要是前期积累的内生阶段性调整需要在外部风险事件催化下的兑现。针对当前市场阶段,我们认为在外部有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扰动制约,而前期市场涨幅较大,情绪高度活跃有所透支的情况下,短期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平缓蓄势,但经济复苏进程仍在持续、流动性环境整体基调依然偏宽松等乐观因素并未发生改变;中长期看,股指仍然有望获得良好表现。
结构上,二季度宏观经济恢复速度好于预期,伴随海外逐渐复工复产,经济恢复的趋势和速度可望持续,这有助于修正上半年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关联板块的悲观预期,市场风格表现可望更为均衡,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的投资机会。同时,结合政治局会议和国内大循环的提法,除自主可控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型企业以外,同样关注更充分受益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消费升级类龙头中长期发展机会。
海外环境上,近期中美关系再度紧张,避险情绪升温,需要密切关注在美国疫情及大选前景不明朗背景下,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导致的短期市场波动加剧和中美关系恶化带来的中长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
1、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报表、信息,本公司不就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
2、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收益率(如有)的引用及既往业绩的表述,均不代表本公司对相关产品收益的预测及承诺。
3、本公司对于本资料中的任何预测、展望等内容不承担法律责任。本资料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
4、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及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5、本资料的知识产权由泰康资产所有。未经泰康资产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将本资料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任何人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泰康资产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