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跌已近尾声,从谨慎走向乐观

发布时间 : 2018年02月13日

事件

随着美国市场股债双跌,A股市场出现了“黑色一星期”。2月5日至9日当周,上证50暴跌10.8%抹掉2018年全部涨幅,沪指大跌9.6%创2016年下半年以来新低,创业板指也一度下探到了1571点创下熔断以来新低,每天均有上百只股票同现跌停板,股市异常波动对市场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

简评

从外因来看,国际市场的躁动幻灭,市场预期的投资时钟从复苏指向过热

进入2月以来,美股经历2月2日、2月5日、2月8日三天持续暴跌后,道指较最高点下跌近10%,并带来全球股市纷纷重挫。综合各方面信息,加息预期迅速升温、美股估值冲峰、市场交易拥挤是本轮美股调整的主要原因。

此前,消费者信心指数、PMI、非农就业等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且在特朗普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市场倾向于高估特朗普基建计划大获成功的概率。与此同时,市场高度信赖美联储——大部分的投资者和分析家认为,“美联储上调利率,是对中期经济无风险的背书”

在这样的思路下,大类资产配置中出现了一面倒的局面——对美股、原油、铜等都抱有较高预期。其中,在2017年美股实现了20%左右收益的基础上依然看好;在油、铜价格上涨10-30%的基础上,部分人士开始期许100美元/桶、10000美元/吨的目标价。随着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市场上关于全球经济进入“朱格拉周期”的议论喧嚣尘上。

但在美国经济接近充分就业、中国因去杠杆而缺席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的盛宴是值得疑虑的!一方面,时薪增速超预期上涨意味着美国经济的资源动员能力已达极限,终结了市场对美国经济潜在增速上移的幻想,美国经济也难逃经济周期的束缚;另一方面,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全球经济一直在享受的中国输出的“通缩福利”在逐步衰减。再考虑欧日经济的复苏和各国货币政策的从紧,全球市场的主流预期开始从经济复苏指向了经济过热。

至此,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触发了估值偏高、交易拥挤的风险资产调整,进而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地震。

从内因来看,下跌引发了交易性的恐慌,市场的预期变得极度混乱

短期,海外暴跌从三个渠道对A股市场构成了直接冲击:(1)全球风险资产同步下跌,直接打击了A股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陆港通北向资金锐减;(2)资金方面,美债收益率上行,引发中国长债收益率上行压力;(3)全球货币政策进入新一轮收缩周期中,经济周期的扩张动能被抑制,宏观面的表现或将低于市场预期。

但是,A股的下跌更加快速、更甚于美股,更主要是交易性层面出现了恐慌和杀跌情绪。具体看来:(1)作为A股近年来最重要边际增量,陆股通资金在“后院起火”的情况下不再坚定地逢低买入了;(2)随着股价迅速下跌,所有带杠杆的资金——包括信托渠道杠杆资金、资管杠杆资金、股权质押、场内两融等——均面临者被迫平仓、负向踩踏的窘境;(3)在海外波动没有平息的情况下,部分散户和机构惊魂未定,更愿意抛售而选择持币过节。

正因为如此,在各路资金撤退、斩仓、观望、犹疑等群体性情绪之下,A股市场出现了非理性杀跌,市场预期愈发混乱。当前,对于市场下跌的理由众说纷纭,除了(1)全球风险资产暴跌的传染之外,原因还包括(2)上市公司业绩“地雷”集中引爆;(3)金融去杠杆的节奏过快,包括监管信托夹层降杠杆、重新规范股权质押、《资管新规》正式推出等;(4)银监会提出,2018年的工作重点是居民去杠杆,引发市场对房、车、白酒白电等消费品以及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5)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春节期间CPI预期上行,引发了非对称加息、中国长债利率飙升等种种猜测;(6)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被发改委告诫,恒大地产部分楼盘常规性打折促销,又引发了市场对此前绩优行业的忧虑。

预期的极度混乱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本轮A股的下跌并没有明显的主导因素。在找不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负面因素之时,市场下跌的理由也就层出不穷了。

短期有冲击,但A股正处于底部区域,因此建议边际上乐观起来

当前,虽然海外市场的波动并未平息,但我们倾向于认为A股市场恐慌性杀跌已近尾声,市场将进入底部区域,等待反弹。原因包括:

(1)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政策回旋余地较大,宏观面并没有发生重大转折。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处于尚未明显过热的状态,欧、日仍处于复苏通道,新兴市场国家保持向上的动能,全球经济稳健上行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当前全球市场的剧烈调整更多体现为“过于线性的躁动”的幻灭。而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以去杠杆为首的“三大攻坚战”会抑制短期经济的扩张势头,但中长期的尾部风险显著降低了,再考虑到微观企业和个人的活跃度,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18年表现出增长前低后高总体平稳、通胀前高后低总体温和的态势,如此,宏观调控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回旋余地较大,稳健性显著增强,这有助于股市的温和走牛。

(2)由于市场的非理性杀跌,价值蓝筹和优质成长的估值再度合理,而资金杠杆水平也并未显著高企。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在经历了2017年的结构性行情之后,A股蓝筹估值有所提升。但和估值偏贵的美股有所不同的是A 股目前估值水平尚在合理区间内,有盈利覆盖的A股整体动态PE仅为13.8倍。此外,从股债对比的角度来看,引发美股暴跌的导火索是通胀预期逆转带来的利率上行,但而国内长债利率一直处于高位,短期快速上行的空间不大,甚至10年期国债利率于近期小幅回落。对于A 股而言,利率快速上行杀估值的可能性和空间不大。且随着市场的非理性杀跌,行业格局稳固、景气程度较高的价值蓝筹和优质成长个股,再度进入到了可投资的价值区间。

从资金杠杆水平来看,目前A股的资金杠杆集中在场内的两融业务与场外资管产品上。从两融余额等数据来看,目前的杠杆水平比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时相比都明显下降;场外杠杆资金屡经清理目前水平相对合理,且去杠杆的政策在边际上也有缓和迹象。

(3)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上升,市场的非理性下跌也给了这些投资者持续布局的机会。随着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国家救市资金、社保基金、纳入MSCI引致资金、价值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在逐步上升。虽然机构资金的权重上升会带来行为模式同质化、市场波动增加的风险,但在宏观面扎实、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迎来了较好的左侧布局机会。

(4)中央去杠杆政策的核心在于“稳杠杆”,预计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行为会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市场未来的走势,有别于市场普遍的“再等等看”的观点,我们开始从谨慎走向乐观。具体而言,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摒弃之前“短期谨慎、中期乐观”的观点,基于相对坚实的宏观面、估值面和资金面,以及边际友好的政策面,转向乐观。考虑到市场并未完全企稳,在回撤管理上更重视做好仓位管理、甄别个股质地。


免责声明

1、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报表、信息,本公司不就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

2、对于本资料中任何收益率(如有)的引用及既往业绩的表述,均不代表本公司对相关产品收益的预测及承诺。

3、本公司对于本资料中的任何预测、展望等内容不承担法律责任。本资料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

4、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及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附属机构、分支机构)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5、本资料的知识产权由泰康资产所有。未经泰康资产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将本资料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任何人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泰康资产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